
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、博士生导师
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优秀校友赵瑜佩
在校本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
尊敬的李书记、易校长,好久不见的恩师们,亲爱的师弟师妹们:
外语学院毕业生赵瑜佩向您们报到!
感谢易校长的邀请,赖处的张罗,确实很激动,昨天在飞机上满脑子都是在广金的画面,汤书记、张书记、吴处长、你们好吗?还有我外语学院的恩师们,范宜波书记,钟书记,罗丹婷班主任,王丹老师,接学民老师你们好吗?几年前我还收到了老师亲自给我画的一幅画,上面写着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,所以其实今天我不是来致辞,而是来向各位恩师报到,向师弟师妹们分享。
19年前,和你们一样,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这座校园,成为“金融学子”,后来,无论我在英国读书,在中山大学、浙江大学工作,我常常都会收到来自母校老师们的信息和电话,这就是大学的魅力,你会结缘非常多善待你的人,助力你的人,但别忘了,自己首先要努力,永远在奋斗的路上。当然,和19年前不一样的是,如今,大学环境也发生了许多变化,我也有幸前天过了自己第十个教师节,所以想和师弟师妹们分享一二,大学并不是一个“内卷修罗场”,而是一场关于“破圈”的冒险。
一是在智能传播的时代,善做“清醒的破壁者”。2025年,生成式AI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。从ChatGPT 7秒出万字论文到Sora生成“穿越时空”的电影级画面,从数字人到AI短剧,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超想象。现在,我们都已经不再停留在讨论是否拥抱Ai的阶段,而是如何从“工具使用者”升级为“工具评价者”,我记得之前带领学生对比了中外13种ai工具,打造AI工具流,就是为了更好的认识ai的短板,从“追热点”到“造浪潮”。比如,“数字敦煌·元宇宙分窟”利用AI复原了敦煌壁画的动态场景,让千年文化在虚拟世界中“破壁”生长,却引发争议:技术还原的“真实”能否替代历史的温度?当然不能,所以技术永远是工具,价值才是锚点,人类的创造力才是不可复制的源代码,越是身处人工智能的浪潮,人文才更显可贵,只有这样才能为AI注入温度。
二是在如今的国际环境中,在流量狂欢的背后,做“价值的摆渡人”。其中,当前我们都说要讲好中国故事,那么如何讲好?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,中国团队用XR技术演绎《千里江山图》,让世界看到东方美学;TikTok上,“00后”非遗传承人用电子音乐混剪粤剧,单条视频获500万海外点赞;中国网友用《原神》角色演绎《红楼梦》,用虚拟主播解读“一带一路”,让传统文化“出圈”又“出海”——这就是“全球本土化”(Glocalization)的力量,讲好故事的首要是理解它国文化,把文化差异变成一种资源而非障碍。再比如,“光明影院”无障碍电影制作与传播志愿服务项目惠及超800万视障人士;AI赋能金融科技,用粤语AI客服征服东南亚市场,协助跨境支付外贸企业“扬帆起航”,因此,讲好故事的能力不止在做利我的传播,更要做利他的传播。再举个例子,我们常说:“讲好中国故事,需要‘翻译思维’——把‘一带一路’变成‘共富之路’,把‘碳中和’变成‘青山绿水’的共情。”因此,讲好故事的核心是理解差异,创造共识。
三是作为“Z”世代的你们,坚持做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与创造者”。当TikTok上“汉服变装+赛博朋克特效”的视频风靡全球,外国网友直呼“中国科幻美学YYDS”;我就知道,这是“Z世代语言”对话世界的强大竞争力。我有一个长期坚持的研究领域,电子竞技,从我多年前坐了多年的冷板凳,今年在沙特,我看到电竞世界杯赛场中国青年的坚韧,看到现场他们的粉丝大多都是来自美西方的时候,我不止感动,也终于找到多年坚持的一个答案,当电竞成为全球流行语言,这些非传统体育的中国青年,不就是换了个赛道展现我们中国精神吗?虽然Z世代有时候确实存在“矛盾张力”,所以才会有“伪躺平”,“精准努力”这些网络论调,但是在亚运会、在电竞世界杯赛场上,电竞运动员不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拥抱“我想赢”的竞技精神嘛?
同学们,今天也意味着你们来到了“人生游戏”的新关卡。
在广东金融学院,你们将学习风险管控,但请永远记得:最大的风险,是对时代变革的无动于衷;最稳的收益,是为社会创造价值。希望你们能像“数字游民”一样洒脱,用跨界思维打破专业壁垒;能像“AI训练师”一样敏锐,在数据洪流中锚定价值坐标;能像“文化外交官”一样从容,让世界听见中国青年的声音。
最后愿你们在广东金融学院,书写属于自己的“爆款”,请认真经营,别让算法定义你的人生!
谢谢大家!